2004年1月31日  正月初十  礼拜六  阴转晴

            (“蒙恩之家”两个男孩清早在自己宿舍读经灵修)

  上午借《诗篇》51篇分享“如何看待自我”,讲了两点:

  1、 我算老几?我是老八(大卫的例子)。

  2、 我算老几?我是老大。

  这是一个钱币的两面,一方面突出神的恩典,另一方面突出人的责任。讲到第二点时,说到“神把你放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不是享受爱,而是付出爱,不是被爱,而是去爱”时,想到对自己亲人、叔叔们由怨到怒,由憎变爱的,泣不成声,泪如雨下。一种圣洁的安静笼罩我们,不管讲的还是听的都一同流泪。谢谢神,这不是我预备讲的。本来要邀请曹姊妹讲第二节课的,她生病了,全身和脸部都肿了,故此我才讲,结果圣灵如此动工,是未曾想到的。上午讲了两节课,第三节课是问题解答,与曹姐姐合作,思路很清楚。当昌兰问到“如何才能同心”时,圣灵提醒我她背后一定有故事,没想到晚上与她和文英同车,再想起白天曹姐姐的提醒和文姐的嘱托,马上明白了。与她们聊,她们坦白了两人关系上因性格不合,又缺乏相处经验,确实在上学期问题很多。是的,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!

  下午和文老师夫妇再次交谈:

  “你们对孩子们松严的度怎么把握?”

  “如果确实有改变倾向的是会留下的。只是一些行为不好,且会影响别人的都会劝走。至今劝走过王宁和另外一个女生。那位女生在我们的卖铁艺的店里,她的男友常到店内,且我和她弟都觉得这男生不是很能靠得住,劝她离开那男的, 但她不肯,常要那男的来店里。我们劝了好多回,还是不改。我们让她自己决定,她选择离开了。一些事情真影响集体了就会处理。当然松也有,有时候放假,晚一小时起床,常常出去玩,有奖励,喜欢吃就拼命吃,尝试新东西,等等。但基本上还是比较严的。家规更是不能放松。”

  “有何长远打算?”

  “隔壁有很多空房间,我们也想拿下来,给以后结婚的人住,另两层成为工厂。附近很多房子,其实可以租下来。若有可能可以办学。以后我们想成为一个可以宣教的差会。”

  “听说一位叫小祝的,您对他奶奶说明天不来就不要来了?”

  “小祝在这里其实一向很乖的,一年了,改变很多,他过去都失学两年,现在读初一,很好的成绩,回家里去到底怎么了,不知道怎么回事,希望他回来,奶奶没怎么讲,小孩很聪明,知道我们会饶恕他。他也能做事,但很不想做。常常想回家过什么节,贪食和爱玩。他也一起做事。去年也很想在家里过小年,心里很娇,看到我们喜欢他,这次比较过分一点了。他只和他的奶奶生活在一起。我们不想他们常回去,最好能在这里做作业,让大家互相教,因孩子们还是很有分寸的。小祝是不喜欢有那么多规则捆着自己,他是特爱喜欢什样就什样的人。”

  “跟家长怎么处?”

  “是的,比较难。家长打电话要孩子回家。现在作业太多了,回家会影响学习。不过我们还是比较照顾,尽量要家长明白,真的很想孩子,他们可以来,免得孩子要在路上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。但一般说来,我们还是希望以后多收养孤儿吧。这样比较单纯些,就像真真,我们就是她的父母了。她的奶奶也很放心。”

  “经费怎么办?”

  “2004年2月份学费还没着落,全部加起来就要3万,今年预计要花35万,去年用了20多万,月租现在每月2700元,3月份全部租下来是6000元,增加后不知道钱从哪里来,何况学生又多了。但相信神会供应的。奉献一直是弟兄姊妹,朋友帮忙。去年就这样过去了,还是以海外为主。我们一直没宣传过,所以越加看到神的工作。国内奉献比较少,庄姊妹是我去年四月份去杭州认识了她,在她们那边两天,分享了五堂,她听说了就来了。是国内第一个来的。她们后来就帮助我们收集衣服和鞋。”

  “你们自己的户口呢?”

  “顺其自然,先想孩子的事。户口的事无所谓,靠信心生活。”

  “昨天来人听说是派出所的?是怎么回事?”

  “不是,昨天来的五六个人,是小真真的叔叔,和孤儿院讲来这边了,孤儿院想来了解。”

  “马可一直给拍照的那个孩子什么情况?”

  “他叫张竞才,今年10岁,在凯里小学5年级,父母离婚。我们学生当中一位英语老师介绍来的。英语老师有好奇心,看到来过这边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,觉得特别好,带几个老师来看,大受感动,就说到两个小孩,家境贫寒,问我们能否帮助。我们就去了解,果然这样,就资助了。他是去年7月份来的,有协议,他的姑姑委托我们。”

  “有的孩子心理问题比较大。怎么办?”

  “先多跟他们联天,看到谁有何异样,便会私底下和他们聊。神总是到时候会给好的答案给他们。谈完了也解决了他们一些问题,至少他们感觉比较舒畅点。所以很希望有各方面专题给他们。希望国内的培训多一些。这次你们讲的他们很喜欢。”

  “最好这里能说苗语吧?你们家规规定只说国语。”

  “很难统一说苗语。因为每个山头的?语都不一样。年青人出去打工的,日子一长了,回来也不太讲?语,都以国语为主。我们这里若不则定的话,那会有很多的方言,而且无形中有结党,有纷争。我是比较强调合一的生活。”

  “来这里探访的人多么?”

  “寒假两批人来。探访人多了有影响。暑假可以多一点,这个暑假八队要来,做每件事我们都想以小孩的利益为主。当然大家来了,帮助是相互的,都有造就。”

  “文老师在大陆之外的家人怎么看待您在这儿?”

  “我的母亲说那么个鬼地方,有什么好待的?但没想到这里真是成了‘神地方’,我们也不管家里的反对了。”

  ……

  听文老师讲家规的重要,看到他们家规规定之细,还是给我极大震动。原来《》上强调我们应该从细节从小事学习爱神,而且通过爱人来爱神,其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这里啊。

  与文姐、宣叔较深入交谈后也很佩服他们夫妇有如此信心。之后参观“蒙恩之家”。看到香港他们寄来的衣服和杭州庄姐她们寄来的鞋子,很感动。之后与“蒙恩之家”众弟兄姊妹们一起谈心,交谈这几天的感受与收获。马可讲话多有妙语,曹姐姐归荣耀与神。

  之后他们举行了欢送会。下边是他们之中一些人的发言——

  龙金友(父母都在,兄弟二人,妹妹一个,他和妹妹都在这边):“这些天对我们有很大帮助。你们有这么好的地位,有很好的享受,可以不必来这里,但来了。你们很爱主,同时依靠神。让我感动。”

  龙祖贤:“有时我不愿多说话,想把自己封闭起来,觉得自己没多少时间。小时候贪玩,后来父母管我们,很不想与人分享。慢慢也不会交流,上大学后发现这样不好,自己像马可这样,有这样经历,神慢慢带领好多了,这样的分享给我很多鼓励,从你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上也看到神的带领。”

  昌兰:“曹姐姐水土不服,过敏,并没焦虑,却很喜乐。看出他们的信心,启发我像你们一样活出喜乐的人生。今天早上从约翰哥分享中明白了自己不算老几。”

  张和华(爸爸常酗酒,打妈妈,复读上高三):“我讲三点:1、以前觉得生活在农村什么意思也没有,但发现他们对这里风景的惊叹,想到应该赞美主,时刻靠主。2、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社会冲击,对爱情太向往,太冲动,现在从明白了应该等待,那时候会来的。3、以前羡慕学历很高的人,现在发现每个人有应该有精神支柱,要不人会沉下去的。我们更应好好追求主,他们各方面好还这么热心,我们为何不更好追求主?”

  马可回应张和华的话说:“人在城市未必好,压力更大,挣了一百万,又想赚一百万,硕士上边还有博士、博士后。”

  曹姊妹回应昌兰的话说:“其实我内心也有焦虑。信主一年后有过重病,医生吓唬我。回家打电话给一位姊妹,她要我感谢神,我不明白但还是听了,于是在卫生间感谢神。去年在国庆北京之行后又说:若我不健康更荣耀神那我情愿不健康。”

  杨君皇(妈妈、父亲在,父亲身体不好,姐姐出嫁,弟弟打工):“这个寒假神给我很大的恩典,在主里更加认识主了。从你们的分享中坚固了自己对神的信心。文胜姐那么好的条件,学历很高,但居然有那么多不如意,所以应把自己交在主的手里,一切交给主。陈萍姐的分享亮了一盏红灯,神在当中给我们很大恩典。约翰哥分享让我把自己从自我解脱出来,很感恩,以前只关心自己学习,神把我放在这里是让我去爱人,不是只为了自己享受。自己很难与人沟通,很亏欠,一切都应生活在主里面。”

  文英(高一时有肝炎,消沉过,后治愈,生病时就看言情小说,连遗书都写好了,准备跳楼自杀,自不过想到债务,拖住了她):“信息特别好。在你们身上学到谦卑,自己很多时候活在自我中,没感受到别人的感受,自己反省自己,一切焦点应放在神里面,根基立在耶稣上,感谢这几天,学到很多东西,学习上、处事为人上教导好多,很多时间没好好献上,不会把重要的东西安排进去。过去整天忙,但没多少收获,后来把焦点放在神身上,在北京学钢琴,给我体会很深,要很细很耐心,放下自己,走得更好。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。服事的路上要与神同行。”

  杨宏(爸爸去年去外边打工时晚上喝酒,后来就发病,去世了。两个妹妹都在,有妈妈):“感谢主一起度过这几天,你们的分享提醒了自己看看自己不信主的经历,过去很冲动,明白自己完全是个罪人,应以主为中心。”

  王烈:“这些课很适合我,比如说恋爱,我不能谈了,因还没能力负责任,经过这些讲,印证了自己想的原来没违反神,感谢神这样爱我。信仰有一点成就就觉得自己很厉害,就很容易把神放在一边,明白了这是神的恩典,我这些都是神赐给我的。曹姐教导怎样预备考试,以前不懂读书是为了什么,总觉很累。若读书为了神,这样就把心态放在神身上。”

  杨仕国(妈妈不在,姐姐出嫁,爸爸盼他当官,贵州大学读大一):“谢谢神带你们来,启发最深的是神的安排,比我们的计划好多了,大一学生,自己如何发展,想也白想,前晚跟文胜姐聊,现在是学生,应先完成本分,先好好学习,别好高骛远。我们都是大孩子了,关于恋爱,我觉得好,但自己还不成熟,应一直装傻,神给我们的不知是什么,还在等待。有时一些事很不耐烦,粗心,现在明白那些事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。”

  ……

  这里的孩子个个都差不多,有其特别的不幸。但是却这么有活力有欢笑。
后来唱《我今天为你祝福》,拥抱。我和宣叔拥抱时,感觉到他粗壮有力的膀臂,哭了。

  后来5点多,和曹姐姐、马可、文英、昌兰一起离开,到市中心广场,坐3路车,车资0.70元每人。后打的到车站,车资10元。在车站每张票多花5元,居然坐到了座位。凯里火车站上火车时发现这是全国最有秩序的车站,大家排好队挨个上车。我们五个人坐在15车,相对而坐,旁边一位是去北京砖厂打工的民工,每天工作12小时。

  晚上听文英与昌兰讲各自经历。她俩到北京一家音乐学院学习音乐。没想到她们多才多艺,能歌善舞,且有许多丰富的人生经历。文英小学六年级时扒火车,坐煤车外出,到四川等地的经历,生动有趣,她承认那是犯罪。文英也有好几次死亡经历和一次刻骨铭心的遇鬼经历,这些都促使她信主。信主前有好几次站在高处,想跳下去自杀。她的心灵世界真丰富!而昌兰居然还代表自己的镇子参加国际芦笙节的芦笙舞表演呢。

  曹姐病重,为她补卧铺未补到,我们四人一起为她迫切祷告,求主垂怜。上了车才知道这是慢车,要晚上11点才到达武昌,令人大吃一惊!来时我们从武昌到凯里只用了14个小时,这次回来却要28个小时!也谢谢主给我们多些相处时间,那就好好利用。

  田文英,1984年生,爷爷常在家里吵架。高一时查出病来。两个妹妹,一个弟弟,在凯里市旁海镇联巩村,二妹初三,其它都读初一,父母种地,从没出去打工,一年最多养三头猪。村里一位杀了猪晒了之后,算了一下赚了0.3元。也就是说养猪也很难赚钱。现在她在北京一家音乐学院读书。2002年6月19日去“蒙恩之家”后当即信主,是杨坤带去“蒙恩之家”的。她的感慨是:1、觉得“蒙恩之家”享受到以前没享受到的爱;2、真正受到良好教育;3、同学间的特别真诚。这几点跟感动她。她觉得文老师夫妇付出很多,因为孩子们很调皮,所以大家还是喜欢有家规,没约束会放纵自己,她自己喜欢严厉的老师,好好顺服就是了。她心目中的文老师虽严厉但充满爱,在她身上学到特别爱主,每件事都在主面前,每件事先想到神。文老师极能干,极厉害,任何动作逃不过的。“我被训最多,我做事很粗心的。以前刚信主时很不满,一起犯为何骂我!现在不同,神借她说我,神在教导我。宣叔很会关心我们,虽不说多少,观察细致,像慈祥的父亲,虽不说话,但默默去做。没有神不可能这样。宣叔从没训过我,但告诉怎么做,有实际建议。”

  她们学音乐一年每人学费一万五,每月生活费350元,文老师帮助她两个一次性付清。在北京半年对主更加认识,服事心态也改变,以前认为是学技巧,现在明白与神的关系最重要,生命最重要。去的两个月在摸索,拼命学,效果差。跟寝室大姐分享,她让文英先追求神,目标为神,技巧太重的话,神会管教,于是转向神,后边几个月很蒙福。小敏姊妹去作见证对她有很大帮助,小敏姊妹说:在逆境时要留心,在顺境上要当心,在主里要坚心,对主渴慕,在祷告中与主交流。小敏还谈到在监牢里很苦但很乐,带人信主,生命上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,感恩领受每一样。

  潘昌兰,1985年生,家住凯里市万潮镇老鸦村。她说:“我们那边打仗时乌鸦和树多,现在没了。在山里,坐车到万潮,再坐小巴士,然后步行才到。村子大约200户,都种地,有些教书在外边。年轻人一般都出去打工,上到初中高中,打工进厂,去深圳、东莞打工。有些不回家,有些年底回来,本村里没人信主,我是第一个。七月十五叫亲戚一起团聚,正月十五很隆重。给祖先烧香,我家香烧得少。哥嫂出外打工。兄弟姐妹六人,我是老五,一个哥,三个姐,一个妹。父母都有病,父亲是肺炎,每晚咳得很厉害,为了让我们读书不去看病。母亲关节痛、腰痛。种地。上到高二放弃了,感谢神拣选了我,一个姊妹来看我,她跟我说天父,我很想知道,想追求,她感到喜乐。那位姊妹信主前后改变很大,看到她的爱,来之后很喜欢这个家,2002年圣诞节第一次来,平生第一个圣诞节,一月份就信了,第一脚踏入,每个人问好,感到爱,学校感觉不到,学到家规,比如早晨问好,一开始别扭,慢慢很亲切,真有家的感觉。得到福音后,不知去哪,不知做什么,只觉跟大家一起亲如姐妹。文老师、宣叔像父母,这学期回家过年遇见父母时说自己所有的衣服都是老师给的。父母就说:家里的父母没凯里的父母好,好好珍惜吧。这是他们的真心话。我从小喜欢音乐,高中开始专门学音乐。文老师与宣叔对我们很爱。文老师陪小真真玩,很感动。这学期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懂事多了。宣叔默默无闻给我们做好多、好多。我们是蒙福的罪人,叔叔像爱儿女一样爱着我们。”

            (两位苗族妹妹:文英与昌兰,右后边那位是小桂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