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约16:33】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,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。在世上你们有苦难。但你们可以放心,我已经胜了世界。

约翰福音16章是主耶稣在钉十字架之前最后一次给门徒们讲道、教导门徒的记录,也可以称之为耶稣的告别讲道。

如果我们阅读一下约翰福音16章,就会发现此时我们的主耶稣充满了对于门徒的担忧——担忧门徒们会跌倒,担心他们会软弱。耶稣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走了,不能够再继续保护他的门徒,因此就把最后一次讲道的主题放在了圣灵保惠师上(7-15节)。耶稣想要向门徒们说明:他的离去是有意义的,如果不去,圣灵保惠师就无法来,而主如果去了,那么就会把圣灵差来,可以继续安慰和保守、引导门徒。因此,虽然不舍,但是主耶稣的离去其实是于门徒和我们有益的。

耶稣在一开始首先郑重的提醒了门徒们将要发生的事情,即门徒们必定会受到迫害,“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。并且时候将到,凡杀你们的,就以为是事奉神。”耶稣这是想要让门徒们认真的思考做他门徒的代价,让我们在苦难临到己身的时候,能够不至于惊慌失措因而软弱甚至跌倒。当耶稣基督与门徒们同在的时候,他亲自站在争战的前线,承受了几乎所有来自世人的憎恨和攻击。那个时候耶稣并没有将一些事情告诉门徒们,是因为主与门徒们同在并且保守和教导他们。而现在,我们的主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走了,因此必须提醒门徒们他们将来会遭遇的苦难,以免他们跌倒。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,除了使徒约翰之外的其他使徒全部都被处死了,而且那些杀害门徒的人,他们自以为这一切都是为了事奉神。

主耶稣会离去,但是圣灵却会接续主耶稣继续的保守门徒。当圣灵来到我们里面的时候,会让我们看到我们许多的罪,督促我们,让我们不得不悔改。而且圣灵到来以后,还会引导我们,让我们明白“一切的真理”。事实也却是如此,我们坚信,新约圣经就是在圣灵的引导之下形成的,因此,不能够增加,也不能减少或删除。

主耶稣也知道无论怎样给门徒们解释,门徒们的心中依然会充满忧愁——看着自己亲爱的老师痛苦的走向死亡,而且这位老师并没有犯任何罪,因此门徒们的心中必然会有深深的不解、忧愁和绝望——这是人之常情。对此,耶稣也完全予以理解,但是他也向门徒们说明了,在将来,他们一切的忧愁都会变成喜乐。

【约16:21】 妇人生产的时候,就忧愁,因为她的时候到了。既生了孩子,就不再记念那苦楚,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。

在这里耶稣用了一个非常形象且精彩的比喻:女人生孩子。女人生孩子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,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女人怀孕生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,更不用说是2000年以前的医学非常落后的古代。分娩的时候很多产妇都会非常痛苦,但是当孩子顺利生下来的一瞬间,所有的痛苦和忧愁都会变成喜乐,“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”。

注意,在这里耶稣是说我们的忧愁将会变为喜乐,神的工作并不是要用喜乐来取代、代替我们的忧愁,就好像我们在很苦的药水里面加上许多糖,药水就会变甜一样,而是我们的忧愁会变成喜乐,也就是说,我们的喜乐是从忧愁转变而来的。因此,如果我们想要让喜乐充满我们的话,那么首先,我们心中需要充满忧愁,但是这样的忧愁并不是人为的的忧愁,而是公的忧愁、背负十字架而来的忧愁。

这样的信息给了许多负重前行的信徒极大的盼望——让信徒明白,一切的背负都不是徒劳无益的,一切的忧愁都将在伟大的神的工作中转变为喜乐,而且是充满的喜乐、真正的喜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