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转载自华人福音普传会出版的《华传路》第68期 2006/11-12月)


在本期(68期)《华传路》,我们希望谈一谈宣教士子女的教育问题。


当一九六九年我们在新加坡读神学时,儿子佳信在新加坡开始上幼儿园,那时他只有三岁多,上学没有甚么问题,因为新加坡也是使用华语。可是一九七零年我们到了法国巴黎之后,不久送他到附近的法国幼儿园,第一天师母带他去,快要到学校的时候,突然他不肯继续往前走,蹲在地上,而且大哭,说?「我不要去,我不要去!」可能他觉得不会讲法语,听不懂别人讲的话,所以师母只好千方百计规劝他,终于好不容易去了学校,因此每天上学校成为一个难题。不过渐渐地也就习惯了,并且在学校中很快地跟同学用法语沟通,逐渐地喜欢去上学,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日子的适应。小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,作宣教士父母要不断地鼓励劝导,要用忍耐和爱心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的学校环境。


法国巴黎,艺术气氛浓厚,在幼儿园里面,孩子们学习作各式各样的艺术品,比如?给孩子们陶土杯子或是花瓶的胚胎,要他们在上面涂上各种油彩颜色,签上自己的名字,完成之后,老师把这些作品送到火窑烧烤,成为每个学生得意的作品。然后有一天,学校举行一次成品展览会,邀请家长参加,并且在孩子们的作品上标了价钱,大部份的父母看见自己儿女的作品,都慷慨解囊购买回去,粮]在书架上。到今天佳信还非常宝爱自己的作品,一个漂亮彩色花瓶作为永久的纪念。然后学校使用所得的经费,作为下一次购买材料之用,这样不但培养发掘孩子们的艺术天才,并且父母们也觉得非常得意,能够在家中粮]儿女的作品。佳信在幼儿园得到这种艺术的培养,对于后来大学毕业之后,成为今日美国杰出的一位艺术设计家,有莫大的影响。(请参看)。


所以我们作为宣教士的父母,要栽培儿女适应宣教的环境,并且求主给儿女们胆量勇气来适应,不要过分地保护孩子们,要帮助他们面对周遭的人事物,让主的心意成就在他们身上,当然最重要的要带领他们早早地认识主,让他们与主建立属灵的关系,所以在四岁多的时候,师母亲自带领他接受主成为基督徒。如果宣教士带领别人信主,却忽略了自己的儿女灵魂得救的问题,他们长大之后,可能成为教会中的问题少年。我们不是看见有关牧师和宣教士的子女,成为令人头痛的PK 和MK吗?因为他们看惯了教会和宣道工场里面的有关问题,而成为一个半途而废的挂名「基督徒」了?


一九七五年,我离开差会,带了一家五口,凭信心去密苏里州春田市深造进修宣道硕士学位,儿子佳信进入当地小学四年级读书,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们,他们测验学童们的音感,发觉佳信的音感很强,建议我们给他学一种乐器,后来决定让他学习拉小提琴,当时我们的经济相当困难拮据,因为没有差会的供应,要自己筹划学费和生活费,师母去一个中国拟]打工,每小时薪金$2.10元,在每天只工作四小时的情况下,给他买了一支四分之三的小提琴,感谢主,他自己也有兴趣学琴。作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一种乐器,就应尽量栽培,他们将来可以使用各种恩赐和才华服事主。所以他就开始学小提琴。有一次在学校,每班级选出文笔好的孩子,参加全市的作文比赛,他被选为四年级的代表,结果他的一篇文章在一千多名参加者中,被选为四年级第一名,得到一个大奖,大家都恭贺他是个杰出的学生。


在一九七六年八月,我结束宣教学硕士的课程,被台湾中原大学请去担任校牧,所以回到台湾中坜,我们知道佳信有音乐的天分,就继续栽培他学习小提琴,并且开始学习钢琴;同时送他到附近的中坜国民小学读书,其实他应该读五年级,但由于五年级的课本没有注音符号的旁注,所以中文对他而言,相当困难,所以我们决定把他降级到四年级,让他感到有些沮丧。不过我们订了国语日报,是特别为儿童预备的报纸,有注音符号旁注,鼓励他学习中文。每天一早,他要自己走过田埂小路到学校去,两个月之后,有一天他对我们说,他不想再去学校了,我们问他原因是甚么?他说这个学校不像美国的学校,厕所没有抽水马桶,要蹲在一条长沟两边大解,而且下面有很多白色的蛆爬行,相当可怕。还有一天,级任老师对学生说他要出去十五分钟,暂由级长管理,当时佳信因为小解很急,就请求级长准许去厕所,但是这个级长作威作福拒绝,不准他去,所以结果他就强忍,最后失败,小解在裤子上。这件事情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,是相当泄气的事,所以他回家来对我们说,不愿再去学校了。这个时候,面对这个困难,不知如何解决,只好祷告求主给我们智慧和一种可行的方法。


感谢主,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一天,我在校园遇见一位美国的宣教士蒋士敦,也住在我们学人宿舍附近,我就提起佳信的问题,他说要不要到他的家里去上课,因为他的妻子在家里教导自己的女儿,教授五年级的英文课程,只要半天的时间上课, 这样佳信可以保持他的英文;同时蒋家还有另外两位弟妹,在一起也有了玩伴。下午我们就教导他读国语日报,增加他的中文程度。这也就是今天有关宣教士的作法,在家教导自己的孩子(Home Schooling),尤其是宣教士到了一个落后的地区,没有适当的学校可让孩子就读的时候,可以在家里教育他们,也可在美国的(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ce Institute)购买各年级的课本使用,然后将成绩送去存盘,以供将来使用。当然也有有关宣教士送孩子到台北的伯大尼宣教士学校,或是台北的美国学校,可惜不是太远,就是费用太贵,我们的经济情况无法担负。


一九七八年,我们在中原大学两年的事奉告一个段落,回到美国加州,应于力工牧师的邀请,参与百客里福音教会的事奉,住在奥伯里,是伯克莱北边的一个小城,送儿子去上初中,很快就入学,适应良好,因为他的英文没有退步。当他要开始选择第二语言的时候,我们就鼓励他选择法文,因为他在巴黎和布鲁塞尔读了好多年的法文,现在有机会重新学习法文,对他而言相当容易的,所以一直到高中毕业,他的法文总是全班第二名,有一次我问他说,为什么不能拿第一名,他说因为班上有一名瑞士女同学,出生在法语的家庭,所以佳信比不过她的法文。不过感谢主,他在高中十一年级的时候,已经被柏克莱加州大学选去上课,可是后来他没有主修法文,而是进入旧金山州立大学主修大众传播,因为那个系比柏克莱加州大学的更好,在全美国大学中排名在前茅。今天他的设计公司在全美国闻名,不是他自己的戊?A我们深信完全是神的恩典。


他在中学和大学受的教育,使他可以起码掌握英文和法文两种语言,略懂第三种,就是中文,对于他后来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。并且能够使用两种乐器,小提琴和钢琴,让他继续在教会中服事主,有极大的助益,今天他用音乐的才华来服事主,感谢主恩,也让我们心中颇得安慰的。当他在高中的时候,就成为学校管弦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,毕业的时候,他弹钢琴,由全校的管弦乐队为他伴奏,最后获得「国家音乐奖」,学校将他的名字永久刻在纪念牌上。


我们其它的三个女儿也有她们的故事,但限于篇幅的关系,所以以后有机会会再写一点。所以在笔者所翻译的「今日世界宣道」一书的第106页,说?「教育对宣教士的孩子(MKs)而言,可能是个问题。有关例子证明,宣教士的孩子们可以在宣教工场接受教育,特别是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区(笔者认为?其实亚洲也应该包括在内,没有例外)。如果一个寄宿学校的教育是合适的,那么父母们的积极态度,可使这种制度成为所有家庭成员受惠良多的管道。当宣教士家庭回国述职,或孩子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,都必须斟酌孩子要就读的学校」。


主耶稣说?「我实在告诉你们,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,或是妻子、弟兄、父母、儿女,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,在来世不得永生的。」(路十八29-30)



[编者注:作者陈骝、陈阮大玲是资深牧者及宣教士,现为华传特约同工,负责宣教支持及训练]



华传路